1949年以后,除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時,部分祠堂遭損外,省內宗祠大多保留。如今一些地方宗族活動又興,新建祠堂不少。漳州漳浦縣鄭姓人,1987年就整修族祠,作為鄭姓舉行穿燈腳(穿燈腳,每年農歷正月十四,閩南一帶,在族祠內,懸掛各種花燈,讓由婆婆陪著的新嫁娘,和初為人母抱著新生兒的小媳婦,沿宗祠的下殿至上殿繞行一周。因系從高懸頭上的花燈陣中通過,故稱穿燈腳)傳統習俗活動的場所。
1949年以后,除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時,部分祠堂遭損外,省內宗祠大多保留。如今一些地方宗族活動又興,新建祠堂不少。漳州漳浦縣鄭姓人,1987年就整修族祠,作為鄭姓舉行穿燈腳(穿燈腳,每年農歷正月十四,閩南一帶,在族祠內,懸掛各種花燈,讓由婆婆陪著的新嫁娘,和初為人母抱著新生兒的小媳婦,沿宗祠的下殿至上殿繞行一周。因系從高懸頭上的花燈陣中通過,故稱穿燈腳)傳統習俗活動的場所。